查看原文
其他

洞见——通过舍弃而获得(上篇)

伯特·海灵格 晓堂TANGSPACE 2020-09-15


以下内容选自《爱的序位——家庭系统排列个案集》一书,作者为伯特·海灵格,以一个故事作为开始:



助人的启示


一个年轻人,骑着自行车到乡村去,他要寻找新的知识。探索的欲望驱使着他,让他感到热血沸腾。离开平素行走的路线,他找到一条新路。这里没有路标,他必须依靠自己的眼睛观察,依靠自己的双脚探索。现在只有靠自己的直觉才能体验这一切。

 

小路的尽头是一条宽阔的河流,他下了车。他明白继续向前就必要离开岸上的一切,离开身边实实在在的一切,让自己置身于强大的力量当中,让自己服从这个力量并顺流向前。他犹豫不决,然后掉头回去。

 

这是他得到的第一个启示。

回家的路上,他醒悟到自己懂得很少,帮不了其他人,而且就算是自己懂得的那些少得可怜的东西,也没有办法和其他人交流。他想象着自己正在跟着另外一辆自行车,这辆车的挡泥板咋嗒咔嗒地乱响。


他想象着自己大声地说:“嘿,你的挡泥板咔嗒咔嗒地乱响!”

前面的人应道:“什么?”

他想象自己扯开喉咙大叫:“你的挡泥板咔嗒咔嗒地乱响!”

那人答道:“我听不见你的话。我的挡泥板太响了!”

他认识到:“他根本就不需要我的帮助。”


这是第二个启示。

过了不久,他问一个须发皆白的哲人:“你是怎么帮助其他人的?很多人到你这里来征求意见,虽然你对他们的事并不了解多少,可是他们走的时候却都感觉到好了很多。”

 

哲人答道:“当人们丧失勇气不想继续向前的时候,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知识;问题在于,他们需要勇气的时候,他们却想得到安全,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,他们却要寻找自由。他们只不过是在兜圈子。一个哲人要看透表象和幻象。他放松自己,静待有益的信息出现,就像张帆启航的小船等待风儿一样。当人们来寻求帮助时,哲人只不过在等候来访者自己决定何去何从,如果有了答案,那么双方都会为之有所收获,因为大家都在接收信息。”

 

然后哲人又说:“坐在那里等待是不用费什么力气的。”



实验科学和现象学的

探索途径


有两种活动使我们获得洞见。


一种活动是开放向外的,是要理解并掌握目前尚且未知的世界,这是一种科学的探索。这种实践活动努力改造、保护以及丰富着我们的世界、我们的生命,它的成就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。

 

我们在向外探索的过程中,也能够止步思考,不再只专注于某些已经掌握的特定事物之上,而是把注意力朝向更大的整体,这样我们便能够在同时间内吸收更多知识,这就是另一种探索的活动。


当我们从容地投身在这种活动中,例如面对一片山水、一件任务或是一项难题时,便能够察觉到我们的注意力在同一时间是既充实亦虚空的。我们首先要超越个别事物,才能置身于更丰富充实的整体中。在向外探索的活动中我们止步思考,才可以应对更大整体的广袤无边及繁杂多元。

这一种“先止步,后退守”的探索活动,我称之为现象学的活动。它有别于开放向外的求知活动,它引发出另一种洞见。


虽然如此,这两种求知活动其实是相辅相成、互相补充的。在向外探索的实验科学求知活动当中,有时也要止步,将目光由细微转为广阔,由近转向远。另一方面,我们也必须检验从现象学所获得的洞见的正确性。



过程


当一个人处于现象学的求知途径中,便是让自己置身于广阔的天地里,既不选择亦不偏好。


这种求知途径所要求的是一种迈向虚空的精神状态,放弃已有的概念以及所有相关的内心活动,而且不论它是否有关情感、意志力或判断力的元素,也都要一并放掉。当中的注意力应是流动的,既有所指向亦无所指向,既有企图亦漫无目的,同时是既集中又扩散的。


现象学的态度所要求的是一种无为的警觉应对状态。这种警觉驱使我们置身于高度的感知意愿和强大的能力之中。


谁能把持这份警觉,片刻之后便能体验到那多样化的差异如何融合集聚于一个中心,并于刹那间认知到一种关联性、系统性、一个真相,或是所要采取的下一个步骤。这份洞见仿佛有如神来之笔,一般而言是不常出现的。



舍弃


以这种方法获得内在洞见经验的首要条件是一颗没有意图的心。我们的意图会迫使我们将自己的观点置于真相之上,或者会根据我们先入为主的概念而去改变事实真相,或者是去影响或说服他人。


一旦带有某种目的,我们便会表现出好像我们是凌驾于真相之上,似乎真相是我们仔细检视的客体象,但相反地,事实上真相才是仔细检视我们的主体。


当我们放下自身的企图时,即便是良善的企图,就能清楚地看见我们所舍弃的是什么。就好像我们做了一个选择,而经验显示出,即使是出自于最好的企图却也经常出差错。目的绝不能代替洞见。



勇敢


获得这种内在洞见经验的次要条件是无所畏惧。当我们害怕可能展示出来的真相时,我们便如同带上了眼罩,将会视而不见。当我们说出自己之所见时,如果我们畏惧别人可能会怎么,或是怎么说,那么我们将会封闭自己,而无法进一步地观察。


而当一个辅导者或治疗师害怕去面对当事人的真相时,例如无法面对当事人已来日不多之事实,那么他将无法应付当事人之真相,而且会让当事人产生相对的不信任,甚至会被当事人所害怕。



和谐


没有意图及无所畏惧的自由,使人得以和真相的本然达至可能的和谐,甚至得以和真相可怕的、压倒性的、恐怖的一面达至和谐。


这样的自由允许一个治疗师或辅导者获得和谐:包括幸与不幸,无辜与罪,健康与疾患,生存与死亡。


正是由于这份和谐,一个治疗师才能获得洞见和力量,以面对困难,与真相在和谐中扭转劣势。


以下有另一则故事:


门徒问大师:“告诉我,什么是自由?”

“哪一种自由?”大师反问。

“第一种自由是愚笨。正如骏马自鸣得意地摔落骑士。它所得到的却是其后更加收紧的操纵。”

“第二种自由是懊悔。好比一个舵手,船只触礁之后,没有登上救生艇,却在破船上苦等,最后随船淹没。”

“第三种自由是洞察。唯有经历过愚笨和懊悔之后,洞察才会来临。就像小麦穗杆随风起舞,皆因它能弯下柔弱部位,故在强风中,方能持久耐受。”

门徒问:“就这样?”

大师说:“很多人自以为在寻找他们灵魂的真相,却有所不知,是他们内心中那更伟大的灵魂在思考及寻找。好比大自然一样,更伟大的灵魂允许很多的误差,但却可以将那些胆敢违反自然真相的人,轻易地复归原处。而对于那些允许更伟大的灵魂在他们内心思考的人,更伟大的灵魂便反过来会允许他们些许的自由,去帮助他们,正如流水帮助游泳者,若他顺应水势,与流水化作一体,便能以共同的力量达至彼岸。”


海灵格对中国文化中的老庄哲学颇有见地。他把老庄哲理中的“无为”以及儒家学说的“人伦观念”,结合心理治疗学中多方面的技巧,以一种探险家的精神,把埋藏心底的问题揭露出来,这一过程是扣人心弦且震撼心灵的。

关于《洞见——通过舍弃而获得》下篇敬请期待,海灵格提出对哲学的现象学、心理治疗的现象学和宗教的现象学方面的独特见解。


 • End • 




更多晓堂招生


☞  8月|最专业的占星推运课即将开始!

☞  8.11-8.12|宝石占星课,带你开启浪漫星空宝石之旅

☞  8.15-9.15|疗愈写作课,纸的背后有一双倾听的耳朵

☞  8.31-9.9|加州整合学院课程,生命之泉——性与灵性的整合蜕变之道

☞  9.19-9.23|这是第一次,生命之舞和情绪自由整合成一个工作坊

☞  9.30-10.10|海灵格国际营开营倒计时,请收下你的旅行必备清单



晓堂TANG SPACE:致力于为不断变化的当代社会提供一个都市人的整合修行空间,贯通东西方思想、人文和心理学精神,通过提供多元的课程、沙龙、讲座、展览等活动,建造并维系一个有活力、有爱、落地、实修的社区。




长按识别二维码,从此和心灵对话


一个安顿身心的觉知之所,

一个创意生活方式的践行之地
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欢迎在线收听晓堂免费家排微课——《根脉存力量之圆满关系》,让我们看到牵连纠结背后的成因,以及解决之道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